让我听懂你的语言,联合调解温暖民心
作者:杨谨绯 发布时间:2020-09-30 11:16:18
打印
字号:
大 |
中 |
小
“沃依塔哇念麻花,把来阔么米底米念……”傈僳语,大概意思为:跟他过不成了,要分家。眼前的妇女手中拿着一纸简单的诉状,一边说一边递了过来。 法官看过她递交的材料后,了解到她因为夫妻感情不和,想要与共同生活十多年的丈夫离婚。 “你能不能稍微听懂一点汉语?”法官问。她看着法官笑,不点头也不摇头,法官知道这是一个不通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 2020年9月24日,维西县人民法院维登人民法庭受理原告余马某与被告余某某离婚纠纷一案。 在接到诉状后,法庭干警第一时间向维登司法所通晓傈僳族语言的工作人员请求协助,司法所干警随即给男方打了电话,让其到法庭中进行调解。 在司法所干警的协助下,承办法官对双方矛盾进行深入了解,充分掌握双方感情不和的根源,对于双方的矛盾根源提出了针对性的调解意见,并由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翻译传达给了当事人。有通晓少数民族语言的司法干警在当事人和承办法官之间做沟通的桥梁,使承办法官更好地了解当事人的诉求和争议焦点,也使当事人能更好地了解法院提供的解决方案,最终促使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双方自愿离婚,两个小孩分别跟随原被告二人生活,共同财产房屋两栋归两人分别所有。 维西县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半山区许多少数民族群众还存在不通晓汉语的情况,当这些群众有纠纷、有困难想要向法院求助时,语言交流就成了最大的阻碍。维西法院紧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选任了少数民族法官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表达诉求,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利用多元解纷模式,与乡政府、司法所、派出所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配合协作,为不通晓汉语的少数民族群众解决纠纷畅通途径,让他们免去语言不通的麻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好地参与到诉讼中来。这一做法,极大的提升了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感、提高了案件调解率,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法治发展的新期待,真正让基层法庭成为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庭。